Back to Top


慕道課程

天主,祢是我的天主,我急切尋求祢;我的靈魂渴慕祢,我的肉身切望祢,好像一塊乾涸無水的田地...


閱讀全文

 

遣使會創會於1625年,這團體的建立與聖文生有著細針密縫的關係。現在就為您介紹會祖聖文生。

1660年9月27日,整個巴黎籠罩在愁雲慘霧中,因為巴黎人心目中的「法國之父」文生神父去世了。十七世紀前半葉的法國因著連年戰亂,弄得民生凋敝,人民苦不堪言,生活在水深火熱中。文生神父藉著他一手創立的慈善事業,拯救了無以數計的生命。他在照顧人身體上的需要時,更不忘為他們的靈魂服務。他的恩澤遍佈全法國,特別是巴黎及其附近的地區。1729年8月13日,教宗本篤十三世列文生神父為真福。

八年後,1737年6月16日教宗孟克來十二世列文生為聖人。1885年5月12日教宗良十三世立聖文生為「普世一切慈善事業的主保」。三百四十年後的今天,以文生精神為本的許多團體,其會員總數已超過了兩百萬人,他們在世界各角落默默地為社會上最小的弟兄姐妹服務,而文生精神就是這樣延續著。看到聖文生為當時的人所做的服務,以及他的愛德精神,和他那超凡入聖的聖德,或許我們會認為這是他與生俱來的,像某些聖人一樣。如果我們是這樣想的話,那麼就大錯特錯了。

聖文生在入聖之前極為平凡、世俗,他的悔改皈依更是一步一腳印。可以說聖文生是最人性化的聖人,就如同羅星塔神父在《時代的巨人聖文生》一書的序中所說的「聖文生,入聖之前未超凡,入聖之後更塵凡」。我寫此文的目的,即是要讓各位知道聖文生的悔改、皈依之路,是人人可效法的。

聖文生的全名是文生.德.保祿 (Vincent de Paul),在中文翻譯時稱他是文生.德.保,大多時都直接稱他文生。文生是在 1581 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蘭德,蘭德的原來意思是「不毛之地」。文生的父親是一位純樸的農夫,育有兒女六人,文生排行老三。文生的父親與達克斯鎮的一位書記官 高梅 先生頗有交情,天主藉這為 高梅 先生指引了文生未來的方向。原來 高梅 先生慧眼識英雄,在文生兄弟中看中了老三文生,極力勸他的父親讓文生去受高等教育。文生的父親對此事頗為躊躇,他不是不希望孩子上進,而是經濟有困難;但經高梅先生再三督促,他的父親終於下了決心,把一隊訓練有素的耕牛賣掉,做為文生的學費,送文生到杜魯斯上學。

在杜魯斯求學期間,文生決定走修道之路,從事神職。他於1600年晉鐸,時年十九歲。但文生願意從事神職,不是要服務教會,也不是要跟隨耶穌基督,而是非常世俗地想要藉此職位謀取一份優厚的俸祿,好使他的家庭能脫離貧窮。在得到這份俸祿時,他就打算退休,藉此俸祿怡養天年。可是天主的思念和人的思念不同,我們的行徑也不是天主的行徑 ( 參閱依五 8) 。文生晉鐸後,逗留在巴黎,到處鑽營,希望能謀得一份有俸祿的職位,但始終不可得。正在他一事無成之際,他所認識的一位寡婦去世了,在她去世之前,把她的債權遺留給文生。

文生得此遺囑後,打聽到債務人正在馬賽逍遙揮霍,立即向法院申請到強制償還債務的公文,南下馬賽,抓到債務人,將他押送法院,取回了債務。現在文生口袋裡有了錢,雖然金額不是很龐大,但為文生而言卻是有生以來頭一次擁有如此的財產。債務既已討回,文生打算即刻返回巴黎,繼續他尚未完成的工作。從馬賽到巴黎有兩條路可選擇,陸路或水路。水路快且舒適,但較陸路來得貴。如今文生荷包滿滿,遂決定走水路。可是人算不如天算,他所搭乘的船在地中海被阿拉伯海盜強劫,文生和其他乘客都被俘虜,且被賣做奴隸。這件意外使文生親身經驗到窮苦人的痛苦,可以說是天主介入文生的生命,助其悔改皈依的第一步,但在當時他並不知道天主的旨意。

文生當時還未入聖,當然也未超凡。可能是因為「未曾衣錦,何以返鄉?」的觀念作祟,文生脫險後並未回到家鄉,繼續在巴黎鑽營權位俸祿。文生雖然來自於南部鄉下農村,但他長的身材高大,相貌堂堂,談吐溫雅,這位出身寒微的神父漸漸受到巴黎上流社會的注意。他開始在皇后瑪加烈特的門下出入。這位皇后(亨利四世的前妻)雖已被休,但對當時的政局仍有很大的影響力,加上她對文藝的嗜好,她所居住的皇宮依然門庭若市。文生在此結識了一些貴族、上流社會的人士,這些人士在文生未來的工作上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力,特別是慈善事業。在這些人士中我們要特別提出孔地家族。

孔地家族在當時是法國有名的貴族。孔地是當時法國水師(海軍)的總司令。當他認識文生神父即被他優雅的談吐和豐富的學識所吸引,即刻聘請文生神父做他孩子們的 家庭 老師。文生在孔地家任教期間,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在孔地家廣大莊田內的佃農。他們物質上的貧窮固然引起文生的同情,但他們精神上的貧乏,靈魂無人照顧的情況,更讓文生感到震驚。其實法國當時並不缺神職人員,只是大多數的神父就如同文生一樣,只想謀取俸祿。想謀取俸祿就必須在大城市裡鑽營,而導致城市神父過多,而鄉下沒有神父。這些窮苦人的真實情況觸動了文生神父的心靈,做為一個神職人員在面對無牧之羊時能無動於衷嗎?

天主藉這些窮人開始召叫文生,喚起他那早已塵封心底很久的憐憫之心。文生將以往只注意自己的需要,漸漸的轉注意到他周圍的人,特別是窮苦的人。這時文生也開始對天主開放,在聖神的引導下,走向悔改、皈依的漫長之路,而終至完全放棄自我,全心、全力、全意的承行主旨,為窮苦的弟兄姐妹服務,為教會服務。

聖文生是一個兼具個人聖德與社會關懷的聖人,這個特色不僅表現在他個人的修養上,同時也表現在他的事業上,例如他所創辦的遣使會就具備了兩個宗旨:一是向窮人傳福音;一是培育神職人員。前者是社會關懷,而後者是聖德培育,兩者兼容並顧,並且充分地反映了聖文生的特色。不久之後,這特色和精神也隨著那些遣使會傳教士們的福傳足跡,而到達了世界的許多角落。在三百年前,遣使會士們開始了中國的福傳工作。

 
 

 

Podróżuj do Polski z China Travel. Najlepsze polskie atrakcje czekają na chińskich turystów!